鞏固板櫈深度~BMW IX3 M SPORT EDITION
2022年三月,兩位寶馬(BMW)純電動生力軍iX3與i4同步抵港。比較之下,前者鋒芒稍被後者蓋過,惟實際銷情是理想,據悉目前訂單已迫近四位數字,為寶馬香港庫房進帳不少。
以足球作例,要應付不同戰線及爭標,球隊必須要有深厚的「板櫈深度」。雖然這是替補力量的形容,但勝負關鍵往往取決於此;君不見英超冠軍曼城,就是憑藉下半場中後段換入的根度簡(Ilkay Gundogan)梅開二度,瞬間助球隊反勝封王。汽車市場亦然,要迎合顧客的不同所需,產品選擇一定要多元化。隨着純電iX3 的加入,進一步鞏固了寶馬X3 SAV 的板櫈深度,並成為品牌首個齊備汽油、柴油、充電式混能及BEV 全電動型號的車系,爭分彈藥更充足。
續航力460km
來港的純電iX3 SAV,只設M Sport Edition單一版本。新車搭載第五代BMW eDrive技術,配備73.8kWh容量鋰電池與後驅馬達,連繫單速式自動波箱,擁有286hp最大馬力和400Nm峰值扭力,0-100km/h可於6.8秒完成,極速180km/h,耗電量介乎18.9-18.5kWh/100km,在WLTP模式下,最遠可行駛460km。車價方面,符合「一換一」計劃售479,900元起,相對汽油X3的入門四驅xDrive20i(馬力184hp、扭力300Nm),便宜近六萬港元。截稿之前,本地汽油零售價每公升漲至23.54港元,如能解決日常充電問題,純電iX3無疑是更精明選擇,銷量節節上升合情合理。
早在2018年的北京車展,寶馬已發表了iX3 Concept電動概念車,及至2020年7月,代號G08的量產版正式推出。在中國華晨寶馬瀋陽工廠製造的iX3,是車廠第一款純電能SAV,較諸旗艦iX還要早出道。銷售全球的iX3,一律Made in China,坦白說,在寶馬的嚴控管理下,質量完全達到品牌的一貫高水平,如非事先張揚,根本難以察覺。
魅力辛形態
去年中,X3推出了LCI小轉款型號,代理今次引進的iX3也順理成章以革新形象示人。比較舊款,新版車頭的密封式雙腎形面罩顯著放大了,外框包圍部分同時由圓潤改為方正設計,襯托比前纖細10mm 的窄長主動轉向式LED 頭燈(Adaptive LED headlight),以及侵略性十足的頭泵把連兩側氣霸,稜角分明觀感進取躍動。LED 尾燈同樣換上立體奪目新裝,配搭度身訂造M Sport 包圍、亮黑車身飾件和獨有20 吋銀黑雙色合金巨輪,整體造型倍顯運動視覺張力,展現充滿自信的精神面貌。
裝備配置豐富
科技化車廂布局與汽油X3相若,較明顯改動是LCI版本換了新款波棍,而電動iX3的M跑車皮軚環廠徽、波棍和start/stop啟動按鍵也順理成章採用藍色設計。車內設備相當豐富,有齊Vernasca真皮座椅、電控電暖運動前座椅,駕駛席更附設記憶功能,整個中控台更由Sensatec人造材質包覆,高格裝潢豪華精緻。
其他標準配置還有12.3吋儀錶板及中央觸控屏幕、三區恆溫冷氣連後座獨立出風口、iDrive 7.0連BMW Intelligent Personal Assistant智能語音系統、全景式天窗、手機無線充電板、Apple CarPlay、前後USB-A和USB-C充電位、氣氛燈、足控感應電尾門、全車安全氣袋、後視鏡頭、自動泊車輔助系統連50米倒車輔助功能等。還未夠完美!可參考試車額外加裝連稅總值七萬港元的Impressive Package。升級套餐包括座椅承托力調校、HUD投射儀錶、BMW Gesture Control手勢指令操作、BMW IconicSounds Electric數碼聲效、360度環視鏡頭、Harman Kardon環繞聲音響系統、以及前座兩側的雙層隔音玻璃窗。
後座腳位略為升高了,但未見削減乘坐舒適感,始終SAV的大空間相對開揚廣闊。行李箱基本容量是510升,摺疊40:20:40後座椅背可擴大到1,560升,對比X3無疑減少40升,但日常出行已相當實用。電馬同樣支援Digital Key電子車匙功能,透過NFC晶片感應,智能手機可代替實體車匙,配合MyBMW App更可隨時隨地查看汽車狀態、充電狀況、以及遙控車上各種功能,包括預先啟動冷氣,無懼炎夏。
平衡表現取勝
iX3的鋰電池容量比iX xDrive40略大,可以多行35公里路程,不過動力輸出就及不上旗艦車系,畢竟小師弟的調校重點是放眼於整體平衡性,務求在續航力與動力之間達致最佳平衡。即使個性偏柔和,沒有「嘭嘭聲」的剽悍加速力和亢奮推背感,但車重達到2,260kg的iX3,實際跑起來又不算慢,0-100km/h僅6.8秒,相對iX xDrive40只差0.7秒,發揮稱心滿意。iX3也有Eco Pro、Comfort、Sport(兼備Individual個人化設定)三種駕駛模式選擇,Sport mode之下,電動SAV的推進節奏與衝刺力會變得急勁,感覺更上力,不失運動化駕駛樂。
同樣地,電能回收備主動(Adaptive)、弱、中、強四級選擇,個人始終喜好中級設定,取其制動反應自然順暢,最貼近汽油車。然而,難以理解是電能回收這環節,何解不能以軚環+/-撥片直接切換,硬要透過屏幕進行選取,似乎跟user friendly背道而馳。當然,把波棍左撥至B(Brake)等同進入最強回收模式,並可體驗One Pedal Drive單踏板便利操控,但那分急速「拿」停感卻未必人人適應。
能達致最佳平衡,另一關鍵是後驅iX3標配主動式懸掛系統(Adaptive Suspension), 吸震筒會根據路面及駕駛況狀而自動調節,兼備出色濾震與支撐力,帶來舒適寧靜行車感,再結合43:57 前後車重比例、前245/45 R20 與後275/40 R20 輪胎配搭, 其紮實馬步和平穩彎路操控,毫不遜於四驅加持的汽油X3,作為一部家庭車, 感覺極美滿。
不得不提,是iX3 還配置了BMW Personal CoPilot 智慧駕駛輔助系統。除了車道轉換、前方及車側防撞、轉線及車道偏離警示、前後方車流警示、後方防追撞警示、盲點偵測警示、路口交通警示及城市防撞制動等多項先進功能,當中的主動巡航輔助連跟車功能(Active Cruise Control),更首次導入轉向和車道控制輔助(Steering and lane control Assistant)。啟動後,系統持續偵測前方車輛位置及行車速度,從而調節iX3 的車速;同時,系統會在時速0-210km/h 之間,輔助操作車輛的轉向, 以確保行車維持在車道中, 功能近乎Level 2 的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
充電方面,接上交流(AC)11kW三相電源,7.5 小時已能完成充電。採用直流(DC)150kW 快充裝置,34 分鐘可替電池補充 10% 至80% 電量;而即使只充電10 分鐘,足可帶來100 公里的續航里程。
SPECS
● 車型:五門五座位SAV
● 電馬達類型:同步馬達
● 鋰電池容量:73.8kWh
● 最大馬力:286hp
● 峰值扭力:400Nm
● 驅動形式:後置馬達,後輪驅動
● 波箱:單速自動
● 轉向形式:電子可變式動力輔助
● 懸掛:前 ~ 雙接頭合金彈簧柱,主動調節 / 後 ~ 五連桿,主動調節
● 制動:前 / 後 ~ 通風碟連單活塞卡鉗
● 輪胎:前 ~ 245/45 R20 / 後 ~ 275/40 R20
● 車身長 × 闊 × 高:4,734 × 1,891 × 1,668mm
● 軸距:2,864mm
● 重量:2,260kg
● 平均耗電量(WLTP):18.9-18.5kWh/100km
● 0-100km/h 加速:6.8 秒
● 極速:180km/h
● 續航力(WLTP):460km
● 充電時間:交流(AC)11kW三相 ~ 0-100% 約7.5 小時;直流(DC)150kW 快速 ~ 10-80% 約34 分鐘
● 售價:HK$479,900 起(「一換一」計劃)
● 查詢:BMW HK(3129 9010)
● 網址:www.bmwhk.com
撰文 + 攝影 = SAMMY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