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強尼 X LEXUS RX450h
新手上路難免戰戰兢兢,只因工作需要而考取車牌(駕駛執照),拎住新牌返新工,又是甚麼一回事?強尼(許博文)憶述廿載前任職建築工程的往事,原來他的駕車歷程是由工作開始。
大部分觀眾從足球節目開始認識強尼(Johnny),近年他已成為電視台炙手可熱的節目主持及演員,演出機會源源不絕。本身修讀工程學系的他,曾有八年「落地盤」的歲月,原來當年入職條件之一,就是要持有駕駛執照。所以他極速學車15、16 個鐘後,便匆匆去了考牌,甫於運輸署取得駕照即驅車往不同地盤開工;當年的地盤判頭取笑他,「連車牌墨水都未乾就跳上車!」對強尼而言,駕車主要是代步,但也同時成為了他二十年來的生活習慣。
一切由工作開始
工作所需,起初主要駕駛公司車,如豐田(Toyota)Previa 大霸王和日產(Nissan) Sunny 仔。第一次買車自用是一部二手豐田Corolla 110,後來還擁有過本田(Honda)HRV、Land Rover Freelander、凌志(Lexus)IS200、福士(Volkswagen)Golf GT。至於目前代步的凌志RX450h,源於一年前與品牌合作,隨後就成為駕車之日常。
強尼形容這部油電混能Hybrid 七人車「揸落有驚喜」,引擎容積雖大,耗油量卻很低。更令他喜出望外,是大車的操控儼如小車般靈活,而上乘造工與寧靜隔音乃凌志一貫高水平,實在無得輸!他謂,七人車只有兩次「滿座」體驗,於是索性把尾排座椅摺起,變身最佳儲物箱。結果服飾、鞋履、眼鏡及大量雜物(包括露營椅)通通容下,成為他讚不絕口的「開工車」。
對汽車的要求,強尼以舒適為先。「第一眼通常着重外表,但外表是別人看的,車廂和機件才是駕車人士的實際切身感受。」他不諱言Hummer H3 實在「太有型」,在街上看到會「嘩!嘩!」聲讚歎,但身價和身驅之高,讓他停留在駐足欣賞的層面。還有他小時候的「情意結」,是擁有pop up 直立式頭燈的保時捷 911 Turbo Flatnose(964)。「40 年古董車係好靚好型,見到好有Feel,但冷氣不夠涼、踩油又不願去,還是新款汽車的設計既實用且舒適度高、user friendly 更合我心意。」
駕車如「出奇蛋」 功能三合一
駕車既可代步和放鬆心情,又可成為私人工作間,功能性很強;「我將一些很長的講稿錄了音,駕車時不停播放,用聽覺加深記憶。」對強尼來說,駕車就好像「出奇蛋」般,一次過可滿足三個願望!他領略幸福非必然,今天擁有的美好,明天可能會失去,所以凡事要為未來作好打算。
家住新界元朗的他,駕車回家會途經一條大斜路,能看到天空、高山、樹木,形同從繁囂都市返回寧靜鄉郊。「駕車時我會不停思考或播放音樂放鬆心情,享受這個自主空間,彷彿為整天工作劃上句號,感覺很舒暢。」他還喜歡駕車出外用餐、取外賣,到便利店買杯雪糕,那分瞬間即達的快感,是非駕駛者難以體會。
儘管不是大台出身,強尼近年人氣高企是有目共睹,更被封為「ViuTV 一哥」,有「全尼」(全能強尼)之暱稱。從工程界走到幕前當藝人,全因當年抱着「一試無妨」的心態。從收費電視台到免費電視台,強尼的演藝事業發展隨着ViuTV 崛起而走紅,有機會參與不同節目,主持以外,又拍電視劇和電影,更在音樂節目中獻唱並大獲好評,令觀眾看到他的多樣性。
強尼坦言,當主持與演戲大有不同,正如駕駛私家車和電單車,操控上完全兩回事,兼且要考取不同牌照。「教車師傅教授的理論與技巧,必須透過路上駕駛訓練,方可融會貫通實踐出來。要鍛鍊演技,我便找導師上課和看書,慶幸不斷有戲演,像駕駛般Keep 住落街駕,能有機會讓我發揮。」
演藝多面手 沉穩忍耐迎挑戰
強尼樂於迎接新挑戰,更謙稱拍劇仍是「學行」階段,處於「開發一項技能、一個世界」的狀態,充滿新鮮和好奇。在觀眾眼中,他主持節目駕輕就熟,實際現在需要更長和充足的準備時間,「正如《全民造星》等系列式綜藝節目,自我要求較以往更高,期望新一輯能比上一輯做得更好。另外,很多角色我還未演過,也想在這方面力求進步與突破。」他透露,八月份將參演音樂劇《二人餐》,飾演大廚一角,與C AllStar 的梁釗峰、《二月廿九》女主角吳海昕首度合作,屆時還會現場演唱。七月份「香港書展」期間亦會推出首本個人著作,內容描述十多年來的歷程,遇上的人和事,如何影響他的「前半生」。
疫情改變世界,人們留家抗疫時間增加,消費娛樂模式因而變化,如今「睇電視」顯得重要,觀眾對節目製作更有期待;「人哋都無乜嘢揀,唔該做好少少」,令身為insider 的強尼自覺要肩負更大責任。
跨過疫境變強大 總有路通行
另一方面,他領略到凡事非理所當然,「今天擁有的美好,明天可能會失去」,尤其在瞬息萬變的演藝圈,拼搏之餘,也要為未來打算。他抱持開放態度,欲嚐試演藝事業以外的事情,期待不同的機遇,並相信上天會為他安排。
經此一「疫」,他認為大部分人已強大起來,各行各業也能應對變化。「過去兩、三年,對我來說是很好的時候,沒預計有這樣的發展。」他闡釋,疫情前人們總覺未來是愈來愈好,個人世界觀也是向前走、不會倒後。然而,經歷這世代發生的事情,體會到一切並非理所當然,所以要時刻做好心理準備:這事情也許不會再出現!「幸福非必然,就算失去或不再擁有,也不致太失望,心境平和就感覺舒暢。自己變得沉穩,更學會忍耐。」
他以駕車作譬喻,「遇到此路不通,便調頭、剷上路壆,假如停了兩日仍動彈不得,第三日也得落車行,總會搵路走,不會坐着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無論你是否懂得駕車,相信也明白箇中道理。
撰文 = CHIMMY KONG
攝影 = SAMMY CHAN (部分圖片由VIUTV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