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英雄系列 - 喜歡從零開始挑戰自己~由物流管理至地盤安全: 陳瑞中
由上水開車沿粉錦公路去錦田,你必定會在途中見過一群 Tiffany Blue 顏色的「 巨獸」!它們就是日本神戶製鋼所(簡稱神鋼)出產的大型挖掘機,這間已經有近百年歷史的日本大型挖掘機械廠,一直深得大型基建工程作業者信任。而代理此品牌的港進集團負責人陳瑞中(Samson)更是從原來的文職—物流業管理層,在哥哥的勸說下才踏進這個對他來說完全陌生的領域!
當走到滿佈「巨獸」的港進集團陳列倉庫時,第一個給我的感覺是跟附近車場或維修場有所不同,究竟有甚麼不同?稍後再跟大家談談,因為這和此店負責人Samson 有莫大關係。而外表斯文的Samson,跟眼前的大型挖掘機械看來有點格格不入,因為如文章開首所說,本是文職工作的他,後來才加入哥哥這間公司,開始從事挖掘機械買賣業務,原因他很喜歡和人接觸的工作,而且也覺得很好玩。
「小時候跟一般男孩子沒有大分別,喜歡玩不喜歡讀書,所以完成中學課程之後便到車房工作,因為自己小時候已很喜歡拆東拆西,然後又裝回上去,所以選擇了汽車維修。」他又到夜校進修,讀一些和汽車維修有關的課程,但當時的維修師傅大多不會教人,只有靠自己從旁「偷師」,所以有感前景發展不太明朗,因此三、四年之後便考慮轉工。
有趣的是Samson 不是轉職至他熟悉的相關工作,而是到物流公司工作,由拿工具到拿筆,「加入嘉里物流時只是初級文員,但本着不怕蝕底,兼且是『上班在人前、下班在人後』的工作態度,幸運地在十多年後,終於帶上代表管理層的金色名牌(員工證)。」本以為一直在嘉里工作下去,但一天Samson 的哥哥問他:「有沒有興趣一齊做機械買賣?」
從寫字樓重回工地
那一天,時為2003 年,Samson 毅然跳出嘉里這個舒適圈,栽進一個對他完全是陌生的領域,「雖然自己對機械有興趣,但和眼前的大型挖掘機械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所以初頭也不太習慣。」畢竟由寫字樓工作,轉到工地環境,不是很多人可以適應得來,Samson 也不例外,「首先整個工作場景已經很大不同,以往的工作環境比較寧靜,但工地就比較嘈雜,高聲談論不時也夾雜粗言,初時真的不太習慣。不過最令我感到沮喪是客人要我介紹機器時,我對它們完全不太認識,客人最後要找維修師傅介紹,那一刻覺得很大挫敗。」
對一個本來身處高位的物流管理精英來說(公司的廣告也用他來做代言),「冇用到一點是被哥哥叫自己去叫外賣,自然覺得很難接受。自己已做到大企業的管理層,有份面試新人。曾經有新同事問我:『我好羨慕陳生你可以做到管理層,怎樣才可以像你這麼成功?』但是這個光環放在當時加入港進初期的我,發現自己原來甚麼都不是。」
用了近半年的專心學習,Samson 開始「上手」,並覺得好好玩,他發現地盤那班員工原來都好良善,並且好有正義感,「跟他們多了交往之後,視野都擴闊很多,所以便繼續在這一行發展下去。」
讓Samson 有此想法——雙線發展,是基於當年在嘉里的訓練,「舊公司經常要做五年計劃,看公司在五年後會賺多少或蝕多少,一年計劃都很辛苦,何況五年?有了此經驗,在加入哥哥公司後,會想得比較遠,計劃公司在未來三、五年的發展。」因此Samson 也看到未來行業的發展,應該會由現時日製轉為國產機為主,「未來我們這一行會慢慢被國產機所取代,原因有二, 一是日製售價偏貴,二是國產機的質量很貼近日製產品,但定價只是日製的三分 一。」
從地盤安全入手
對工作熱誠,可說是成功的一半,Samson 在全情投入重型基建機械業務發展之後,有感地盤經常發生大大小小的工業意外,「受影響不只工人、僱主,他們背後的家庭也受很大影響,所以經常想到有否減少工業意外的發生可能?」所以Samson 在2019 年成立了一隊完全由香港人組成的科研團隊,專門研發減低工業意外發生的系統,「在現今科技發展趨勢之下,其實有可能減少意外發生,我們這套名為I-Vision 360 鷹網智能監測系統可以透過置於器材四周的鏡頭,透過合成技術將四周環境以360 度形式顯示出來,而且當身邊出現障礙物時便會發出聲響通知操作人員。」由2019 年初研發,至同年尾參加建造業創新博覽,這套系統在當時回響極大,除成為當日博覽會焦點,更同時獲得創科基金的高額推廣資助,令這套由百分百香港人開發出來的系統得以在不同地盤作廣泛應用。
「現時該系統已發展至第五代,並已加入人體監測和人聲提示,安全度再大大提高,但回想推廣初期,不少分判商都顯得十分抗拒,因為他們擔心在引入地盤使用之後會令成本提高,慶幸在得到創科基金資助後,不少承判商都開始樂意接受並得廣泛使用,因為只要能減少了一宗意外發生,其成效已經值回投資。現時不少用家都感受此系統的好處——其中透過手機實時觀看便是從用家意見反映而發展出來。」
Samson 更表示此系統除可應用在地盤上,更可擴展至大型車輛之上,「從事科研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因為一個產品可以無限延伸,像這套系統若在未來延伸至大型車輛時,便可以減少因盲點而造成的交通意外。」
從管理一幅地開始
文章開首提到,走到Samson 的公司發覺跟其他工場有很大分別,就是室外和室內的工作環境都很整潔,與一般工場的分別真的很大,「我的理念是若果連地面都管理不好,何以談公司管理?所以工場地面全由水泥鋪設,維修工場更要一絲不苟地整潔,工具不能亂放。當然對很多維修老師傅來說有點多餘,但唯有循循善誘,跟他們說舖面整潔既令客人舒服,又可以減少意外發生,因為受傷不只你自己一個人,還有背後的家庭。」從細微處入手,逐步改善成良好的大環境,Samson 更將當年在嘉里學到的經驗用諸現時業務之上,「每星期一至六,早上九時都準時和各管理層開會,雖然只是短短15 分鐘,但可以養成良好的溝通環境。」
除此之外,Samson 還鞭策自己,每日都要有至少一項令公司優化的改變,「看似很難,但其實很簡單,今日改變少少,已經較昨日那少少為多,逐步地改變,自然令工作環變得舒服,意外也不會出現。」
Samson 的座右銘是:每天以正能量積極樂觀面對工作上的各項挑戰。雖然偶有困難壓力,但只要堅持着每天做對的事、做好的事,一切煩惱困難必定輕鬆渡過。「每天以正能量積極樂觀面對工作上的各項挑戰。雖然偶有困難壓力,但只要堅持著每天做對的事、做好的事,一切煩惱困難必定輕鬆渡過。」
撰文 + 攝影= CHRISTINE 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