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樂實用掛帥~2000 MITSUBISHI PAJERO MINI
「識貨之人揀三菱」這句宣傳口號,我個人認為除適合用於貨車外,其實也可套用於同為三菱出品的私家車上,皆因它們歷年推出的車型,不乏實用與玩樂並重款式,走k-car 路線的Pajero Mini 更是箇中首選。
記得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被歸類為k-car 的迷你城市越野車,廣受日本年輕車迷歡迎,而鈴木(Suzuki)和三菱(Mitsubishi)兩大車廠亦曾視之為角力場所。比試期間,它們分別派出Jimny 跟Pajero Mini 迎戰,同時包括替別家廠商OEM 生產的版本,前者曾化身成萬事得(Mazda)的AZ-Offroad,後者則變身成日產(Nissan)Kix,戰況相當激烈。雙方原本勢均力敵,但優勢卻隨着時間流勢而逐漸傾向Jimny 一方,並在往後日子幾乎霸佔了整個市場。反觀Pajero Mini,形勢卻愈見不妙,銷量不斷向下調整,加上廠方決定重整車系陣容,實行以當時新推出的eK系列吸納車迷,故選擇壯士斷臂,於2012 年宣布結束Pajero Mini 歷經兩代變遷、長達12 年的生命周期,難免會令車迷感到失望。
底盤源自Minica
時至今日,我還會偶意聽到有人指既然同屬一個家族,Pajero Mini 的底盤設定,必然是源自大哥Pajero。可是,答案卻並非如此,三菱選擇了Minica 的底盤,作為Pajero Mini 的發展平台,箇中目的非常清晰,就是要推出一款滿足市場需要的迷你城市越野車,又或可將之視作現今車壇流行的SUV。同時借助Pajero 在越野車界的名氣,從而加快市場對它的受落程度。當首代Pajero Mini,於1994 年12 月推出市場時,就證明廠方這個如意算盤的確打得響。賣點固然在於造型跟當時廣為市場受落的第二代Pajero 相近,利用筆直線條營造出大型越野車獨有的剛陽味,就連車廂布局亦參考了相關設計,只不過因為要遷就車身尺碼,而扣減了部分空間與配備,但仍不失實用性。
動力結構則以編號4A30 的直列式四汽缸引擎為核心,容積為659cc,分別只在於建基於自然吸氣設定,還是多加turbo 渦輪增壓器,馬力輸出分別為52 匹及64匹,波箱則有五前速手動、三前速自動供選擇。當然,少不了還有前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版本,以迎合不同車迷口味。
據知,Pajero Mini 推出後市場反應正面,甚至有人認為,即使它的越野功架,非如大哥Pajero 般強勁,但造型已予人相同觀感,的骰小巧造型,亦使之適合穿梭於橫街窄巷。至於配備渦輪增壓裝置的引擎,輸出數值雖受法例所限而只有64 匹, 日常行車夠用有餘,故在銷售方面錄得可觀成績,亦為對手徒添不少壓力。
尺碼貼近法則上限
1998 年,日本當局宣布修改針對k-car 的規限,是次改動集中於提高車輛長度與闊度數值上限,最新數字分別為3,400mm 及1,480mm,並在同年10 月起生效。未知是否因為首代型號已推出一段時間,還是睇準了當局修改規限的時機,三菱在同一時間宣布推出第二代Pajero Mini。根據廠方當時公布的資料,新車尺碼幾乎用盡新規例下的上限,車身長度為3,395mm,車身闊度亦達1,475mm。縱使車長只比首代型號的3,295mm 增加了100mm,但亦請留意軸距也連隨增加80mm,由首代型號的2,200mm,變成第二代的2,280mm。綜合以上數據,便會知道新一代Pajero Mini 的車廂空間感會來得較強,先前予人的侷促感覺不再重現。
與此同時,廠方為照顧不同車迷需要,在引擎配備渦輪增壓器與否、手波還是自動波、兩驅或四驅這幾個課題給予選擇外,如今更按照車上配備不同而劃分多個版本。就以今趟為大家介紹的一部為例,它是2000 年出廠的R 版,造型與其他版本不同之處,除了因為它配備渦輪增壓引擎,而在車頭引擎蓋加有進氣口之外,車身亦加有包圍,涵蓋範疇包括加有圓形霧燈的新式車頭泵把、新式鬼面罩和方形頭燈、車身兩側裙腳、新款尾泵把和獨有的後備輪胎冚。在線條稍有修改的造型加持下,年輕活力感盡在不言中。
車廂鋪排講究實用性
車廂陳設方面,說實話真的沒多大驚喜,整體鋪排都是以實用為主。由於車體建基於三門設定,後排乘客若要進出車廂,就必須通知前座乘客讓路,而且Pajero Mini 屬於k-car,那就請不要奢望可有如車門般闊落的通道,讓你輕鬆進出後排。但我這個身高約1.75 米、腰圍超過40 吋的胖子,在拍攝期間曾把前排乘客席移前,進出後排尚算容易,惟獨懸掛設定相對較軟,而我本身亦有一定重量關係,進出後排時,難免會令車上乘客有仿如地動山搖的感覺。
坐進車廂之後,我發現Pajero Mini 還有一個可取之處,就是空間感比預期強。因應車高有1,595mm,坐於前排時頭頂空間充裕,而且受惠於1,475mm的車身闊度,我與旁邊乘客仍未出現肩碰肩的情況。然而,為遷就駕駛座姿,只好將駕駛席幾乎移到最後,安坐在它之上的我固然感到舒適,但就必定要犧牲後座空間。況且,後座空間偏細,小朋友坐進去當然覺得鬆動,但成年人則只適用於極短途旅程,因為若要他們坐一段時間,雙腿屈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之中,恐怕到達目的地時,他會跟你說此刻腳痺,未能順利下車。
既然如此,那不如索性將後排椅背放平,藉此騰出更多尾廂空間,方便擺放行李,亦方便帶同愛犬出遊,甚至享受「車中泊」樂趣。設備配搭亦見應有盡有,而且整體鋪排與設計,概念也是源自同門大哥Pajero,故予人感覺剛陽味濃,其中設於前排乘客席前方的首飾箱,更壓印了Pajero Mini 字樣,旨在與Pajero 睇齊之外,亦希望令大家一望就知道它的身份。
Turbo 引擎表現稱職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動力結構環節,三菱在推出第二代Pajero Mini時,依舊按照日本當局針對k-car 所訂立的法規,去選擇應該採用那台引擎。不過,大家要留意採用自然吸氣設定的一台,同時建基於SOHC單頂凸輪軸16 活瓣編排, 所能輸出的馬力、扭力分別為52ps 及6.3kgm。多加turbo 渦輪增壓裝置的一台, 則屬DOHC 雙頂凸輪軸20 活瓣設計,最大馬力與峰值扭力亦貼近法例上限,分別為64ps 跟10.2kgm,而亮相今次特輯的R 版,則配備四前速自動波和後輪推動底盤配搭,日常行車夠用有餘。另若你希望車輛性能可提升至稍高層次,則可選擇配備五前速手波和四驅底盤配搭的版本。
拍攝當日在元朗一帶遊走,行走路線遍及鬧市與山區。期間感受最深是途人目光,說的不是他們看見一名大胖子,坐於一部的骰小巧的城市越野車之內,相反是認為這部屬於R 版的第二代Pajero Mini,小巧得來造型又富有活力感,絕非單純力銷越野車的剛強形象,男女老幼也會因而對它心生好感。
動力方面,置放在車頭的渦輪增壓引擎,以容積僅有659cc 而言,表現已算合格。至少64ps 最大馬力跟10.2kgm 峰值扭力,分別在引擎轉速處於7,000rpm 及3,500rpm 時全數釋出,配合一套傳統四前速自動波,加上車體小巧的骰,與它穿梭於繁忙鬧市,實在輕鬆。
但若然跑到郊外,希望征服亂石嶙峋的荒野路段,那就請你放棄好了。始終Pajero Mini 只為一款迷你城市越野車,越野能力的確有限,簡單的越野路段尚可應付,複雜的還是交給其大哥Pajero 來負責吧!
現時, 本港市場可供選擇的第二代Pajero Mini 車盤選擇未算太多,而這部配備一套動感包圍的R 版於2000 年出廠,內外狀態有近九成新,白色車漆仍然光亮如新,車內配備齊全之餘亦運作正常。如今以六萬港元的叫價開售,鍾情日系k-car 的車迷,不妨考慮一下。
Duke 特別版具吸引力
Pajero Mini 雖然只經歷過兩代變遷,但三菱卻先後替它推出多個版本,其中在1999 年10月登場、以第二代型號為藍本的Pajero MiniDuke,更是不少車迷渴望擁有對象。造型觀感雖與普通版本相若,但車頭鬼面罩卻換上全新設計,垂直鍍鉻飾條編排,映襯於旁邊一對方形頭燈,看起來跟美國Jeep 有點近似,別具吸引力。
變身成日產Kix
日本車廠之間的合作,不僅局限於技術發展層面,它們亦會選擇以OEM 方式,為別家車廠製造車輛。三菱早年與日產(Nissan)合作無間,特別借助廣受市場歡迎的Pajero Mini 加入OEM 生產行列,使之搖身一變成為後者旗下的Kix。雖然外觀與車廂裝潢沒有多大改變,但就更換了張貼於車輛內外的廠徽,旨在令人得知其獨特身份。
MITSUBISHI PAJERO MINI SPECIFICATIONS
車型:三門四座位小型越野車
引擎:直列式四汽缸20 活瓣,配渦輪增壓器
容積:659cc
缸徑 x 衝程:60.0 x 58.3mm
壓縮比:8.5:1
最大馬力:64ps/7,000rpm
峰值扭力:10.2kgm/3,500rpm
驅動形式:前置引擎,後輪推動
傳動:四前速自動波
轉向:齒棒與小齒輪,動力輔助
懸掛:前 ~ 麥花臣柱式 / 後 ~ 五連桿
制動:前 ~ 通風碟 / 後 ~ 鼓式
輪胎:前 / 後 ~ 185/65 R15
油缸存量:43L
車身長 x 闊 x 高:3,395 x 1,475 x 1,595mm
軸距:2,280mm
車重:920kg
售價:HK$60,000
查詢:Skybright Automotive Limited(2693 2773)
撰文 + 攝影 = 鄭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