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新一頁~NEOPLAN CENTROLINER
德國Neoplan 於1997 年將Megashuttle 15 米四軸巴士帶到香港作試驗,可惜礙於法例所限而末能成功,但卻帶來同廠的Centroliner 12 米三軸雙層空調巴士,為本港專營巴士服務寫下新一頁。
當香港還是英國殖民地時,曾限制專營巴士公司購入的巴士,須為英國或英聯邦國家出品,而相關限制至八十年代才得以放 。
及至九十年代末,本港人口持續增長,市民對公共交通的需求亦不斷增加,故各大專營巴士公司均希望購入更大型的巴士去滿足需求。恰巧,德國Neoplan 於1997 年透過時任代理引入Megashuttle 15 米四軸雙層巴士來港,並先後供九巴及城巴試用。雖然測試期間未嘗載客,加上屬於左軚版本,但由於第一及第二車軸均具有轉向功能,故轉向靈活度不比12 米三軸巴士遜色。
擁有多項先進科技
可是,礙於當時本港法例把專營巴士車輛的長度限制在12 米,故這部15 米四軸巴士未能成功取得訂單,相反帶來了同廠的Centroliner 12 米三軸空調巴士。
然而,車隊編號AP 1 至AP 7 的Centroliner,於1999 年8 月先後投入當時往來將軍澳至深水埗的296c 線。值得一提,首批投入服務的Centroliner,駕駛席後方原設有兩個座位,但從車隊編號AP 12、16 至20 的量產版本開始,這兩個座位就被取消。另所有Centroliner 的第三軸均備有反方向轉向功能,車長要事先接受訓練,方可駕駛,奈何車長們未能適應此功能,間接增加了發生意外的機會,故九巴決定將有關功能鎖上。
大量增購
基於在營運上取得成功,九巴決定向Neoplan 提出增購的要求。車隊編號AP 21 至130 的第二批Centroliner N4026/3 或N4426/3,跟首批的分別在於油缸搬到駕駛室後方,車高也稍微增至4.35 米等。動力心臟則沿用康明斯(Cummins)M11-305E21 引擎,奈何車身設計經過修改,加上引擎與Centroliner「不太合襯」,導致行車時噪音及震動較多。
2001 年,九巴再增購超過20 部Centroliner,而這批新車跟前一個批次一樣,車頭上層擋風玻璃改用弧形獨立設計、車高同為4.35 米等。但引擎就變成MAN D2866LOH-27 的柴油渦輪增壓款式,並且符合當時最嚴謹的歐盟三期(Euro 3)廢氣排放標準,而行車穩定性及噪音問題也得到改善。
新巴曾購入30 部Neoplan Centroliner,其中車隊編號6008 及6018 的兩部,先後披上具標誌性的「波浪紋」車隊色彩。
新巴亦從2000 年開始,讓30 部Centroliner N4026/3 加入其車隊,外觀及機械結構大致與九巴購入的第二批次相同,並被冠以「新里程新巴」之名。奈何這批巴士的行車穩定性及噪音問題,為新巴帶來一定困擾,加上維修過程複雜,導致這批「少數民族」的損耗性頗大,促使部分同型號車輛被迫停駛,直至新巴將部分Trident 售予九廣鐵路巴士部,導致車源緊張後才得以復出。
圖上: 2003 年,新巴為慶祝成立五周年,特意在車隊編號6028 的Centroliner 上貼有特別設計的慶祝廣告。
漸次退役
九巴及新巴的Centroliner 從2016 年下半年開始陸續退役。當中絕大部分被送往廢車場拆毀,新巴則將部分退役的Centroliner 捐贈予消防處作拯救訓練之用,而九巴則將其中兩部轉售予陽光巴士,成為非專營巴士車輛。
圖上: Centroliner 駕駛艙設計先進,且有屏幕顯示車輛狀態。
漸次退役
九巴及新巴的Centroliner 從2016 年下半年開始陸續退役。當中絕大部分被送往廢車場拆毀,新巴則將部分退役的Centroliner 捐贈予消防處作拯救訓練之用,而九巴則將其中兩部轉售予陽光巴士,成為非專營巴士車輛。
圖上: 隸屬新巴旗下的Centroliner,上層照明改以無間斷光管設計。
撰文 = 鄭達基
圖片提供 = HENRY LEE + MARTIN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