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的公共巴士服務,素來以可靠便捷、收費相宜見稱,而各間巴士公司也不時更新車隊及設施,藉此提升服務質素。但若論箇中最大轉變,可會是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首度出現的豪華巴士服務。至於在1979 年開業的城巴,更一直朝着這個方向而行,在過去四十多年,不論在專營或非專營巴士這兩個服務範疇上,均致力為乘客提供最優質的巴士服務。
上世紀七十年代,隨着市民收入增加,對巴士服務的要求也相應提升,加上兩家專營巴士公司,均希望吸引一群原來乘搭的士,甚至開車代步的市民改乘巴士,於是大舉增購車廂空間更寬敞、配備高背座椅的豪華巴士來港,並開辦多條豪華巴士路線連接啟德機場、尖沙咀、中環、赤柱等重要區域。
這些先後於七十年代投入服務的豪華巴士路線,路線號碼及目的地顯示牌均以「黃底紅字」示人,就連噴塗於巴士車身上的車隊色彩亦有別於一般巴士,此舉旨在讓乘客易於區分。
然而,服務推出初期確受乘客歡迎,但礙於收費比一般巴士高,加上從1979 年下旬開始,乘客紛紛轉投地下鐵路懷抱,導致豪華巴士服務需求急降。除了往來啟德機場的200 及201 號線、連接廣播道及尖沙咀的208 號線之外,其餘的九巴豪華巴士路線,先後在1982 至1983 年間取消。至於中巴,同於七十年代開辦的豪華巴士路線260 及262 號線,則因赤柱及淺水灣未有地鐵連接而未受影響。
另一邊廂,於1979 年開業的城巴,卻一直希望為提升本港公共巴士服務質素出力,於是在選擇車源和開辦服務這兩大重要範疇上,連番作出教人讚嘆的決定。
開創雙層空調巴士先河
創辦人李日新希望將城巴塑造成一間專門提供高質素服務的巴士公司,因而不斷在服務領域上尋求突破。到了八十年代,因應國內經濟起飛,大量港人北上投資和渡假,它們於是在1985 年初開辦往來香港與深圳、廣東省的路線,更刻意將旗下首部利蘭Olympian 空調巴士,投放於這條極具代表性的路線上。
車隊編號C51(後來改為102)的利蘭(Leyland)Olympian 12 米三軸雙層空調巴士,實為城巴與車廠的合作成果。據知,此車原為利蘭提供予中巴的樣版車,但未為對方所接受,直到跟城巴商討雙層空調巴士的可行性時,廠方隨即與車身供應商ECW 為此車進行改裝,涵蓋內容包括拆除原設於後方的落車閘門,改為設於車頭的單一閘門編排、將車內所有座椅換成高背款式,並在下層加設行李架。但至為惹人注目的環節,當然是動力核心從原來的利蘭TL11 引擎,換成表現更穩定的吉拿(Gardner)6LXCT 機器,並加入一台由獨立引擎推動的空調系統。
跟當時其他同在本港路面行走的巴士相比,這部搭載了空調系統的利蘭Olympian,對市民大眾而言絕對是一件新事物。雖然有兩部雙層空調巴士的樣版車比它更早出現,奈何因為多種問題而未能取得成功,但城巴跟利蘭廠方卻對新車充滿信心,相信經改良後的機械結構,以及車內應有盡有的豪華配備,必然能夠吸引乘客注意。
此車最終於1985 年初獲發牌照,並旋即被安排行走當時新開辦、往來香港與深圳之間的500 號線,而且因為廣受乘客好評,促使城巴向利蘭增購兩部同樣配用ECW 車身的Olympian 12 米三軸空調巴士,以加強跨境路線的空調車隊陣容。
演化成車隊主力
從1989 年開始,城巴大舉購入改以單一引擎推動空調系統的利蘭Olympian 11 米三軸空調巴士。新車賣點在於改由車尾的康明斯(Cummins)LT10 引擎,結合ZF4HP500 波箱推動,以助減省油耗。同時改配新款亞歷山大(Walter Alexander)R 型車身,兩邊車窗設計亦從圓角變成方角,映襯於俗稱「大食鬼」的城巴標誌,還有黃色為主的車隊色彩,看起來別具時代感。
對城巴而言,沙田第一城可會是旗下非專營巴士服務的主要據點。1989 年,城巴為沙田第一城的居民開辦「早餐巴士」服務,讓乘客可以單一車費,同時享用精美早餐及閱讀即日報章,開創了本港豪華巴士服務先河!
全車座椅採用2+2 形式編排的高背絲絨款式,車窗更特設窗簾,好讓乘客有如置身歐洲長途客車的舒適感。後來,這批巴士為城巴拓展服務版圖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既為中港乘客提供優質的跨境巴士服務,亦曾在1989 年化身「早餐巴士」,讓沙田第一城的居民只需一個費用,便可享用由城巴提供的三文治、奶茶咖啡、即日報章,以及舒適快捷的屋邨巴士服務,輕鬆前往港島上班。
此外,城巴亦曾於九十年代初引入多款單層空調豪華巴士,藉此壯大旗下非專營巴士車隊陣容。根據資料,涵蓋車型包括三菱(Mitsubishi)MK117J、平治(Mercedes-Benz)OF1113、Scania K93 等。
但最惹人注目的車型,必然是1990 年投入服務的Norinco Neoplan BN316 和富豪(Volvo)B10M。
富豪B10M 極盡豪華
在城巴車隊內只有三部的Noricon Neoplan BN316,是德國Neoplan 與中國北方車輛製造廠合作推出的豪華巴士。車內裝潢亦參考歐洲豪華客車的設計,備有洗手間之餘,座椅亦屬附設手枕的2+2 高背款式,頂棚還有獨立冷氣送風口及閱讀燈。
1990 年,城巴購入五部配備VanHool 車身的富豪B10M 單層豪華空調巴士。這批每部當時造價高達180 萬港元的巴士,車內座椅採用2+2 高背絲絨設計,並設有音響系統、電視機、洗手間、飲水機及雪櫃。為突顯其豪華程度,這批巴士更曾被冠以「The Citybirds」的稱號。
全車合共設有49 個座位的B10M,除最後一排座椅外,所有座椅皆採用2+2 方式編排,椅背角度更可作調校,同時設有小型餐桌。
至於富豪B10M 單層豪華巴士的出現,則與前文提及的「早餐巴士」服務有莫大關連。話說時任城巴管理層希望為乘客提供更舒適的乘車環境,於是向瑞典富豪引入五部B10M 單層空調豪華巴士,平均每部造價約為180 萬港元,比當時一部雙層巴士的造價還要高!
此外,這五部巴士的豪華程度更是冠絕同儕,飲水機、雪櫃、洗手間等配備統統有齊,車廂接近車頭位置更設有電視機,讓乘客可以在車程中觀看當日錄影的新聞節目。
為進一步突顯豪華程度,城巴特別將它們命名為「The Citybirds」,並安排行走往來啟德機場與沙田帝都酒店,以及荃灣悅來酒店的757 號線,讓外國遊客亦能享受到本港的豪華巴士服務。
富豪B12 游走中港兩地
1995 年,城巴斥資1,500 萬港元向瑞典富豪訂購五部B12 雙層空調豪華巴士,以作為更新跨境巴士服務車隊之用。由於B12 系列屬富豪當時主攻長途客車市場的重點車型,故非常講究乘坐舒適度,輕柔的懸掛組合能有效過濾路面傳來的震盪,加上椅背角度可作調校的高背絲絨座椅,好讓乘客能夠享受到舒適愜意的旅程。
城巴於1995 年斥資1,500 萬港元,向瑞典富豪購入五部B12 雙層空調豪華巴士。單論造價,在當時而言可謂全港最昂貴,車內豪華配備更是應有盡有。雪櫃與洗手間固為必然配備,上層採用椅背角度可作調校的2+2 絲絨座椅,下層更特設備有餐桌的四人卡位,頗有歐洲豪華長途客車風範。
貴為當時本港造價最高的豪華巴士,B12 的車廂配備固然應有盡有,洗手間及音響系統等配備成為標準,在下層的14 個座位之中,接近前軸的八個,每四個座位分成一組,以面對面的卡位形式出現,卡位中央更設有餐桌。這五部B12 三軸雙層豪華巴士,全數被投放於往來本港至廣州及東莞的跨境路線,偶意亦會被安排行走本港的屋邨巴士路線,贏盡乘客掌聲。
延伸至新機場路線
自於九十年代初成為本港第四間主要專營巴士公司後,城巴繼續將致力改善車廂配備,為乘客提供舒適乘車環境的傳統,延續到專營巴士服務身上,其中在1998年投入服務的「城巴機場快線」便是箇中表表者。
為赤鱲角新機場提供連接九龍與港島機場巴士服務的「城巴機場快線」,所有用以接載乘客的巴士,皆為當時最新的丹尼士(Dennis)Trident 12 米三軸低地台空調巴士。在裝有電子路線顯示牌的Duple Metsec 車身上,髹上了車隊專用色彩,襯以特別設計的標誌,突顯氣派。
車內配備亦參考外國長途客車設計,上下兩層座椅全屬高背設計,椅背角度可作調校兼附設腳踏,配合手動窗簾,提高乘坐舒適度。上層頂棚設有飛機式手提行李艙,車頭更設有報站器及電視屏幕,方便乘客監察置放於下層行李架上的行李。至於後來加入的新款Alexander Dennis Enviro 500 MMC,亦採用類似設計,並加入免費Wifi 服務,讓乘客能隨時與網絡世界聯繫,也成為本港專營巴士之中,配備最齊全和豪華的車款。
撰文 = 鄭達基
圖片提供 = 城巴 + MARTIN WONG + TIM MO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