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經典車感興趣的人無分地域界限,但要成為當中的達人,卻要擁有比其他人豐富的知識之餘,還要擁有無比的熱誠才可。前陣子的一趟台灣之行,認識了在當地汽車媒體工作了超過二十多年的楊欣儒,他不僅是我在工作上的前輩,更是一位經典車收藏家,但十多部藏車卻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幾乎全為九十年代的產物。箇中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這個年代正是它們的主人,認為汽車設計所經歷的最好時代,也是見證自己在傳媒行業中成長的時代!
回想起1997年11月3日踏進當時位於長沙灣的《蘋果日報》副刊辦公室開始,就開展了我渡過了二十多年的傳媒生活。期間雖然曾經參與過副刊不同版面的採訪工作,也曾轉職到別家報館、雜誌社跟網站,甚至有兩年曾轉投其他行業,但當中絕大部分時間的工作都是跟汽車有關,不論是售價相宜的小車、索價近千萬的豪華房車,又或是講究性能的超級跑車,我都曾經試開過,而且場地更遍及香港、澳門、國內和歐美等地的街道,就連用作進行一級方程式比賽的賽道,也曾試過開車在上面跑,經驗也算是豐富吧!
但坦白說,我對汽車的認知,跟大家所認識的「專家」級數,尚有一段很遠的距離,皆因汽車科技日新月異,幾乎每天都有新技術和產品推出,要充分掌握箇中奧妙,實要花點時間去研究才可。至於過去推出的車款,背後亦隱藏着不少歷史因素,例如廠方為何會採用這種機械配搭、造型由那位大師設計等,必定要有深入研究和相當資歷,才能輕易道出讓人信服的答案。然而,在台灣從事傳媒行業28年,並於當地有車界達人稱號的楊欣儒(Eddie),必然是大家心目中所認為的汽車專家。
號稱汽車專家
很多人也認為,能夠當上汽車雜誌記者或編輯的,大都是愛車如命的人,但實際上又是否真的如此?Eddie可能會是其中一個例外。他其實只是對編務工作感興趣,才於1992年加入台灣一本頗有名氣的汽車雜誌擔任編輯。初期他對汽車的認識,甚至是對汽車的鍾愛程度,也未及身邊的同事那麼深,更遑論要他成為一位經典車收藏家?不過,他從工作中不斷學習,多年來汲取了大量關於汽車的知識,提升了自己對汽車的鍾愛程度,連帶事業亦發展得愈來愈好。
過去十年,數碼媒體打破了傳統平面媒體的框架,成為了市場的主流,Eddie亦因而決定走出工作多年的comfort zone,開設以汽車為主題的新聞網站《人車事 CarStuff》,憑着自己跟團隊對汽車的深入認知,令網站能夠成為台灣點擊率最高的汽車新聞網站之一,而他自己更搖身一變,成為每個星期都會走上當地電視節目,為觀眾介紹各類型資訊的汽車專家。有趣的是,這位經常跟大家介紹各種汽車新資訊的專家,竟然對九十年代的經典車款情有獨鍾!
Golf成鍾情經典車起步點
「其實,我大概是從2000年開始對經典車產生興趣,而開始將它們翻新和日常代步之用,就全因同事而起。話說早年我想把已經開了13年、屬進口台灣的日產(Nissan)Sentre SE-R手波版,換成自動波車款時,同事建議我把第二代福士(Volkswagen)Golf視為換車對象,結果一試便愛上。」自此,Eddie便成為經典Golf的忠實擁躉,期間擁有過的共有八台之多,而被視為他鍾情經典車「起點」的第二代版本,更佔去當中的一半,而第三至五代則各有一台,剩低的一台就是被視作車系四十周年紀念版的Golf Clubsport,極富紀念價值。
對於那台讓自己開始對經典車感興趣的第二代Golf,Eddie依然記憶猶新。「那台Golf是配備三前速自動波的第二代CL版本,我入手時它已經有11年車齡,所以就把它送到車房為它重新噴漆、全面翻新引擎和波箱,故往後五、六年,車子的狀態依然良好。又因為先前擁有的那台日產Sentre SE-R是美國版本,而需要自行購買零件,故常有機會跟維修車場和零件中心的專業人士,學習各種跟汽車維修保養有關的知識,後來更因為Golf而開始對福士跟奧迪(Audi)車系的零件資源和維修方式感興趣,於是不時跟相關的專業人士交流心得,提升自己對汽車的認知程度。」
獨愛九十年代經典車
基於不斷的工作和與業界專業人士不斷溝通、互相交流心得,加上自己年紀愈大,人生閱歷也愈見豐富關係,Eddie對於由車廠開發團隊等人所設計出來的汽車,希望會有更深入體會,尤其是那些在自己年少時未能親身感受到的箇中細節。「那些在九十年代推出的汽車,正是處於汽車設計發展最蓬勃時期的產物,不論是來自日本還是歐洲的品牌,甚或出自不同設計大師手筆的車型,都會擁有截然不同的設計概念和操控表現。當親身擁有它們之後,就可以憑車主角度去作出更詳細的評價,而非昔日僅有短時間的試駕旅程可比較。」
他又提到,年輕時總認為來自歐洲的跑車,必定要配備黑色的車廂內裝。但怎也猜不透,為甚麼在某些保時捷(Porsche)、寶馬(BMW)和平治(Mercedes-Benz)的車款上,竟會有酒紅色,甚至是朱古力啡色的車廂裝潢,直至年屆五十的今天,才明白到這種配搭,可會是歐洲地區作為藝術文化先驅的代表,也凸顯了當時歐洲和亞洲地區藝術文化上的差異,這可會是值得大家留意的其中一種汽車文化。
視跑車為收藏對象
然而,在Eddie收藏的十多台經典車之中,來自九十年代的,佔去了當中大多數,其中代號NA1和NA2的極品(Acura)NSX,已佔去當中的兩個名額。「紅色的一台NSX,是在1992年出廠、編號NA1的首代型號,也是我第一台擁有的超級跑車。至於掛在它身上的品牌徽章,是極品而非本田(Honda),全因這台車是出口到日本以外地區售賣的,所以就用了極品這個名字。」值得大家留意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多家日本大型車廠都曾因為希望開拓海外豪華汽車市場,相繼成立針對日本以外市場的副線品牌。其中最為人所熟悉和取得成功的,必然是跟豐田(Toyota)關係密切的凌志(Lexus),至於日產就有現時針對北美市場的Infiniti、早已離開車壇的俊朗(Eunos)則屬萬事得(Mazda)所有,而本田的代表就是極品了!
因為Eddie鍾情於收藏那些擁有全原裝配備的經典車,故有份出現在他經典藏車清單之中的兩台NSX,都跟當年初推出時全無分別,尤其是紅色的一台NA1,那套裝載於車上的BOSE音響組合,仍屬原裝能夠播放卡式錄音帶的款式,而且依然運作正常。其次就是車廂裝潢、車身各個部分和全車機械結構,經過多年來的悉心保養之後,狀態依然與新車無異,期間所花的心神和時間,實在值得大家拍手讚賞。
着重全原裝配備
另一款讓Eddie動心的經典車,就是在台灣綽號「硬皮鯊」的富士(Subaru)Impreza。「在台灣路上充斥着改裝車的時代,Impreza可會是當中最具代表性的車型,皆因在花費不多的情況下,就可以換來超過200匹,甚至達到300匹的馬力,加上容易駕馭,在九十年代實為飆車族的至愛。但是,要在市場找一台全原裝的車盤委實不易,我花了很多時間,才找來這部未曾經過任何改裝,就連制動卡鉗也是原裝配備的1997年Impreza GT 2.0。
同時,為紀念Impreza曾連續三年奪得WRC世界越野錦標賽的冠軍,所以特別參照當年賽車去製作我這部收藏車的車身拉花,而貼在前輪沙板、加有勝利花環的年份標記,正是代表Impreza在1995至1997年間,連續三屆登上世界越野錦標賽的冠軍寶座。」
至於歐洲車方面,福士Golf固然佔上大多數,但火紅色的領先(Lancia)Delta HF Integrale Evo I,也是Eddie眾多藏車之中,最喜歡的一部。「在九十年代的世界越野錦標賽,來自意大利的領先Delta曾奪得六屆冠軍,表現之強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至於這部Evo 1版本,更成為我人生的第一部意大利車。它的造型和車廂布局充滿意大利風格,是我在年輕時未曾接觸過,而且從它身上學懂了很多跟設計有關的觸覺和感受,這可會是意大利人的獨特個性。」
訪問期間,Eddie曾先後開過火紅色的極品NSX,還有領先Delta HF Integrale Evo I,載我穿梭於台北下塌的酒店與拍攝場地之間,沿途感受這些九十年代經典藏車的狀態,跟新車時全無分別。
對於能夠認識到Eddie這位來自台灣、對經典車擁有豐富知識的媒體前輩,而且可以參觀它所擁有的多部經典藏車,甚至能夠成為座上客,游走於台北街頭,接受途人的注目禮,實在不枉此行!
撰文 + 攝影 = 鄭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