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雅智專欄:到碼頭取車之見聞 ~ 論香港經典車市場現況
「最近看日本S2000的放盤,數量本已經不多,很多更只是三分半車而已,就算它包裝至四分車,但以往四分車的行車里數是35,000公里以下,現在竟然出現150,000公里的四分車,可見質素之參差。」
近大半年,我已很少自己去碼頭開櫃提車,最近某日見天氣好,便跟同事們去碼頭提車。今次去一去,我驚訝地發現一個景象,就是香港人真的跟風跟得很貼。為何這樣說?現在香港人懂得自己去世界各地尋找舊車,不需要再經我們幫忙。五年前我去碼頭提車,一百部車之中,可能只有三部是經典車,大約是3%。對上一次我到碼頭提車,大約是在2019年7月,那時候已見到一百部車之中,有大約二十部經典車,增長很快。到最近一次去碼頭提車,我發現比例已去到50%:一百部車之中,有五十部是2012年後出產的民用車,其餘五十部則是經典車,型號更是五花八門,如豐田Celica、富士Impreza STI(GC8)、三菱Lancer Evolution,還有一大批九十年代的本田VTEC跑車,特別是S2000,多如天上浮雲。
香港的車迷,可能特別鍾情九十年代的本田VTEC跑車,甚至可用「愛不釋手」去形容。無論是十八歲的新牌仔,或者是四、五十歲的公司老闆都想買部EK9,受眾面闊到不敢想像。我明白一位五十歲的老闆買部EK9,是因為它成長於那個年代,有種情意結;可是十八歲的年輕人買EK9,那部車比它還要大兩年,到了開始識車,應該都要八、九歲吧,應該是買本田S2000、日產Skyline R34這些才對。我想不到年輕人對出生年代的經典車有這麼強的感覺,更要「爭崩頭」去買,實在不明所以。是否九十年代之後,世上就沒有再出產過一部好車呢?
現時,這些JDM在本地平衡進口市場大行其道,經典車一多,連帶銷售和零件生意都好起來,將市況推高。我漸漸發覺香港經典車市場真的開始成熟,一部GC8由五年前在網上賣二萬八有交易,到現在要在五年前的車價後方加多個「零」,看到市場已經完全改變。
試問現在有哪部車能給你GC8的駕駛樂趣?四驅、2公升水平對向渦輪增壓引擎、棍波,再加上不多於五秒的0-100km/h加速時間?不少人都想利用它來重拾對駕駛的激情,感受一下那種turbo lag。現在新車不會再有這種感覺,一切都太線性,操控感沉悶到不得了。因此這些經典車,就算新牌仔不懂車,但聽到老爸或朋友都話正,他便會買部試一下,看看到底是否這樣厲害。
跟我合作的日本經典車行家對我表示,香港是個特別的市場,相比其他東南亞市場如馬來西亞,那裏的市況大起大落,雖然貨量是香港十倍或以上,但它們可以上年賣一萬部車,今年只賣一百部,落差非常大。可是,香港市場近幾年都是緩緩上升,走勢平穩,因地方細小貨量不多,但總體來看大市總是向上升,比其他亞洲市場穩定得多。
然而,香港、泰國、紐西蘭、馬來西亞,甚至北美等市場,近年已慢慢將日本本土的良好狀態經典車購得一乾二淨,導致日本已沒有太多狀態良好的放盤。最近看日本S2000的放盤,數量本已經不多,很多更只是三分半車而已,就算它包裝至四分車,但以往四分車的行車里數是35,000公里以下,現在竟然出現150,000公里的四分車,可見質素之參差。
雖然,現在香港車迷對市場的觸覺敏銳了很多,懂得從世界各地尋找好車,可是近年在本地市場出現的,很多都是次等貨。更可惜的是,很多人已經錯過了玩舊車的黃金時期。
以往我們追求特別版經典車,因為它們除了實際性能更高之外,還有更高的收藏價值。可是,現在我看過有人買一部普通版第一代Impreza回來玩,總之意識形態正確就可以了。這樣子是否證明我們玩經典車愈買愈差?請大家自行判斷。
雖然舊車市場開始變得成熟,但市況將會慢慢下調,只因市面充斥太多質素不佳的舊車,現時市道不好,車主們為求脫手,市場將會走向兩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