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業零碳天地 面向公眾 引領亞洲 ~ 專訪建造業零碳天地主席符展成
建造業議會的建造業零碳天地,自 2012 年開幕以來,一直推動零碳概念, 目標更由當初建築系統上的「綠化」,拓闊至將零碳生活態度帶到社區。
走進九龍灣建造業議會項目——建造業零碳天地, 就仿如走進另一個世界。您會頓時感到一份憩靜,人自然會放慢一下腳步,深呼吸多一口氣,張開手臂去抱擁那份大自然的親和感。
顧名思義,零碳天地是有着零排放的意思,於 2012 年落成,是香港首座零碳建築,今年更已踏入第 11 個年頭。建造業零碳天地主席符展成(Ivan)指出,這個項目在建成前一、兩年已開始構思。「記得當時『零碳』對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件都很遙遠的事。但香港是個國際城市,政府亦有前瞻性,所以很早便提出如何在建築系統和建築物之上,達成『零碳』概念。」Ivan 又提到,在興建零碳天地時,更投放了大量當時的先進科技,例如太陽能發電、通風設計,還有低碳物料等。
零碳天地亦持續採用環保建築的科技,大樓本身透過屋頂的太陽能光伏板發電,自給自足。至於周邊的花園,亦是本港首個都市原生林,內裏種植了超過 200 種樹木及植物,自然引入雀鳥及其他生物,形成多樣性生態公園。
Ivan 指本港在零碳這方面的走向,比其他地區似乎來得更好。「香港在 2014 年已經碳達峰,而零碳是最終方向。國家現今的政策,是要在 2030 年實現碳達峰, 2060 年達至整個中國零碳,而先進城巿更要在 2050 年達成零碳的目標,故現時香港在減少碳排放方面的發展,確實具有前瞻性。」
衝出業界
「『零碳』是我們早年在建造業界內推廣的概念,主要針對設計、物料供應、設備安裝等範疇。經過數年的推廣,除了業界開始接受之外,這個概念亦開始被市民所認識,在日常用語中見得普及。所以我們決定跳出業界框架,面向公眾。」Ivan 指他們的 CITAC 展覽中心中心每年參觀人次平均約有十萬,當中既有建造界同業,亦有包括學生在內的的公眾人士。
Ivan所提及的 CITAC 展覽中心(Construction Innov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Centre), 除展示了先進的環境建築設計及技術外,亦積極舉辦活動去教育公眾。「我們希望透過不同類型活動,向公眾、尤其小朋友灌輸零碳概念,例如我們在較早前舉辦的環保車展中, 就加入了電動車遊戲讓小朋友參與。此外,每逢當聖誕節、農曆新年及情人節等重要節日,園內又會有相關的花卉主題去配合,而在中秋節所使用的燈籠,更會用上可循環再用物料製作。可見我們『教育』的方式非常生活化,非如在課堂上課般沉悶。」
電動車充電 能源優化新方案
零碳天地在 2022 年底舉行了電動車車展,反應理想, 當日更展出了一部全電動雙層巴士,成為參觀者打卡的目標。Ivan 指近年愈來愈多電動車品牌及車款加入本地市場,但他認為若要讓電動車得以普及,其實需要基建的配合,尤其是充電設施。「我們提倡在城市裏要有適合的基礎設施,亦關注能夠惠及大眾的充電方案。其實當中不外乎是兩個方法,一是增容,即是提供新的電力供應;二是優化,例如在已建成的樓宇內,在不增加電力供應的前提下,如何能透過優化技術,騰出多餘電力來供汽車充電。我們正為這方面進行推廣及實驗,因為我們需要與時並進!」
在優化能源使用上,Ivan 指他們最近更換了大樓的太陽能光伏板。新一代光伏板的功率比上一代高,即是可以同一尺碼的光伏板製造更多電力,而損耗亦會較以前低。他們正在發展一個新方案,就是透過加大的太陽能發電功率,產生多餘的電力,繼而將之儲存起來供汽車充電。這個新方案是完全由香港設計,是他們一個實驗性質的項目。雖然暫時未有確實的落成時間表,但希望會在年底前成事。
另外,零碳天地今年亦有望在舉辦新能源車展,「去年車展受疫情影響,規模不算很大。今年就希望可以辦得更具規模,同時可以豐富參展車種,而且除私家車外,亦希望憑着我們在建造業的背景,能夠覓得與建造業相關的工程車款參展,為業界邁向綠色作業出力。」Ivan說。
本港首項組裝合成建築物
政府近期為解決市民住屋問題,而提出的簡約公屋, 將會以組裝合成建築法來興建,而本港首個組裝合成建築物,就是位於零碳天地內的組裝合成建築法資源中心(MiC Display Centre)。Ivan 提到,組裝合成其實就如砌積木一樣,而組裝合成建築法資源中心,便是由三大件組件構成。「這是零碳的建築概念,因為樓宇基本上是在工廠裏面建造,大大減少在工地內施工所產生的廢物, 也無需如傳統建築般要進行高空作業,故無需使用柴油發動機,從而減少不必要的廢氣排放。」
「這是全香港首個MiC項目,由政府各部門通力合作,因當時大家對這個概念都很陌生,就連如何在道路上運送這些『積木』,我們也未試過。然而,這些『積木』的設計,亦與香港道路息息相關,設計時需要知道由 A點到 B點,途經的道路有多闊,還有吊機負重是多少,這都會影響『積木』最終的大小。」Ivan 說。
「築樂園」築出快樂社區
在零碳天地另一角落,有一座名為「築樂園」的結構。這也是個組裝合成項目,由香港園境師學會提出。 Ivan 解釋它其實都是砌積木一樣,但結構的用途卻是主要供小朋友玩樂。「建造時所用的是可循環再造物料, 同時具備殺菌和淨化空氣元素。設計上需要能輕易拆解和搬運外,亦要兼顧安全性,鋪在地面的非為膠墊,而是特別的木碎,但選擇時都要有技巧,太硬會刺痛人,太軟又不夠保護。此外,園境師亦把綠化元素融入其中,使它成為小朋友遊樂場之餘,也是美化環境的一座花棚。」
Ivan 又指園景師學會很有心思,「因香港將會有過渡性房屋,而且都是一排排、看來不太人性化的房屋。 試問在這種生活空間裏,小朋友可以去哪裏玩?『築樂園』的概念便因此而誕生。運用組裝合成建築法,玩樂設施很快便可建成,同時又可以綠化空間。」
引領業界向前
零碳天地某程度上是個展示場,也是個實驗室。 Ivan 說:「我們很多項目都是與業界合作,共同研發和試驗。除建築界外,CITAC 亦邀請科技界、學術界,以及非傳統建築網絡的參與。我們亦不時與國際,以及內地相關的科技組織合作,透過交流去提升技術。先前提到的光伏板,便是透過這種渠道引入。另外,建造業議會名下有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供業界申請,成功申請便可支持產品的生產,得以令概念和所做的實驗成真,為市場帶來更多綠色建築材料。」
Ivan 認為,公眾對於零碳和可持續概念的接受程度近年得以大幅提升,與他們的積極推廣有一定關係。「我們將會繼續舉辦包括講座、會議等活動,年底更會舉行建造業議會可持續建築大獎 2023 及大型國際會議,藉此為業界製造交流機會。未來,我們會着重推廣零碳生活態度,望能拉近與社區之間的距離,更希望作為一個示範予大灣區,甚至是亞洲!」
撰文+攝影=CHRISTINEHO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