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英雄系列:馮伯文~ 香港拖車界始祖 憑專業面對新世代挑戰
貴榮拖車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拖車公司之一,由馮貴榮於1958 年創成立。現時的掌舵人是三兒子馮伯文(Simon),他由兒時隨父親去救車到現時接管經營,見證營商環境和行業的轉變。Simon 至今仍會親力親為,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技術為大眾服務。
認識馮伯文(Simon)是因為他為著名的賽道攝影師,在澳門和馬來西亞雪邦國際賽道上,都曾見過他的蹤影。他本人熱愛賽車運動,曾出戰亞洲多項賽事,在澳門大賽車也上過頒獎台。及至某晚夜深,見到Simon 開着一輛拖車在馬路上救車,那刻才知道他原來是貴榮拖車的第二代傳人!
貴榮拖車是本港歷史最悠久的拖車公司之一,1958年由Simon 父親馮貴榮創立,及後由他兩位兄長接手。到了千禧年間,因兄長們都移民他國,Simon 才「回巢」接手這門家族生意。
「 爸爸創立貴榮拖車,是九龍區第一家拖車公司,那時未有隧道,車不會過海,所以拖車公司都有自己專駐的區域,隨後港島區亦有拖車公司的出現。」Simon 指初期的拖車很簡單,大都是自家改裝出品:「爸爸用一部軍部的貨車改裝成拖車,拖車這盤生意就此開始。那時,軍部每年都會舉行兩次拍賣會,將舊物賣出來,由砂煲罌罉,以至衣物和汽車都有。當時買新車很貴,不是人人也可負擔,而軍部的四驅Land Rover 就很合用,下雨也不易打滑。以前拖車很簡單,加條繩在後面,便可以出勤拖車。」
Simon 父親就是這樣,簡簡單單,親力親為地營運公司。由當初自己一個人做,到生意開始好便招聘伙記和擴充。那個年代只要勤力就有回報,而父親就是這樣養大了一家人,也培育了兒子們對車的興趣。「大哥最愛駕駛,二哥就喜歡修車,所以我都被感染。我們一直都是不斷買舊車回來改裝,不需要改裝公司,因為自己就是科學家。」Simon 笑說:「成家人都喜歡開車,我還記得家中有七部車,別人問我們為何那麼多車,其實只是一人一部而已。」
由私家車到大貨車,貴榮拖車都會照樣出動,因那時不如現今這麼多私家車。Simon 說:「以前放暑假,幾兄弟就跟隨爸爸開工,因小朋友沒有甚麼好玩,都是打波子、踏單車之類。如路上出現『大鑊嘢』,我們就一定會跟爸爸去睇。」
至七十年代末,Simon 的大哥和二哥開始接手家族生意。這也是日本車開始興起的年代,拖車也改用了日本牌子。Simon 說:「爸爸始終較守舊,嫌日本車的車頭太短,『擔力』不夠,但哥哥則比較新潮,說香港道路狹窄,日本車較適合。始終新人事新方向,公司開始用五十鈴(Isuzu);雖則說日本車較歐洲車便宜,但都要數萬元一部,那個年代是很貴了。」
Simon 說哥哥們接管貴榮拖車後,推動了不少「現代化」,包括引入無線電對講機。「那個年代只有固網電話,而且不是人人都能夠申請到一條電話線,所以用無線電對講機就令溝通更方便。」Simon 細說哥哥們的前衛思維:「我們是行業先驅,願意花錢投資在工具上,哥哥引入『 轆仔』、『剷架』、『眼鏡架』等拖車設備。不過大都是土炮製作,將舊的東西燒焊成自己想要的形狀,然後製成合適工具。1996 年,我們引入全港首部由美國進口的平板拖車,就連全中國第一部都是我們引進的。此外,以前拖車用的閃燈很細顆,我們就引入更光的,長長一條的裝在車頂,在路上更易被其他道路使用者見到,讓他們有所預警。」貴榮拖車不斷創新,難怪成為行業仿效對象。
時代變遷 接管家族生意非易事
Simon 年輕時在外間工作,從事汽車買賣等,及至千禧年才正式全職打理公司業務。行業發展與汽車科技成熟息息相關,Simon 說:「時代不同了,現在的車是不會壞的!沒有壞車,何需拖車?以前的車原廠配置不多,有時車主去找店舖安裝防 系統,試過一裝完、一駛出門口,就即刻壞車待拖!記得以前的車也較易有意外,一下雨就撞車;但現代的輪胎很優質,很多新車都配有不錯的輪胎,比以前安全得多。」
「 很多汽車相關科技都發展成熟,車主們又願意花錢修車,再加上香港車位愈來愈貴,租車位的也不會用它來放很舊的車吧。還有汽車電氣化,壞車的機會更少。不過,最大轉捩點是政府引入15 年淘汰舊式商用車的的法例。說的不僅是15 年就要換新車,還要計算需裝配的機件和工具,這是個可觀的銀碼。再者,拖車並非如普通貨車般,皆因它們安裝車斗始終比較公式化,到運輸處出牌比較容易,但我們卻因為要在車上加裝各種拖車裝備,驗車領牌往往要比貨車花上更多時間。」
Simon 慨嘆公司以前有很多車,但無奈他接手時大環境轉變,聘請司機又不容易,要做到收支平衡就要節省成本,故現在只保留幾部車。他說:「我的營運宗旨很簡單,重要是投資與利潤成正比,能夠出到糧給伙記。 」
雖說這個年代請人難,Simon 慶幸自己有一班很能幹、很醒目的伙記:「他們全都準時上班,辦事能力高,一講就明,這樣的伙記要好好珍惜。做我們拖車這個行業,最重要的是有使命感,因為好多事情都是突然發生,而且年中無休,24 小時on call,有事就要去救車。」
將賽車駕駛技術應用到工作上
Simon 的大哥落場鬥車,二哥就跑rally,令Simon對高級駕駛充滿興趣。除了在有當年的玩車聖地石崗參加比賽,Simon 亦有出外鬥車,例如港京拉力賽,而且亦曾於八十年代到澳門參加不同比賽,包括房車新手賽、葡國盃、澳門盃、東望洋大賽等賽事,上過頒獎台,最佳成績第二名。 後來他亦當過駕駛導師,在珠海賽車場教slalom 等。
雖然賽車只是興趣,但Simon 說某些技術在駕駛商用車時,亦能大派用場。「以前的貨車是很難開的,沒有同步齒合,故要踩兩腳離合器及踩油才能換檔,做法類似賽車時用的踭趾動作。皆因那些波箱是『直牙』的,收油時一定要踩油才可以推落一個檔位,否則怎也不能換檔。」
雖然現今的貨車不再這麼難駕駛,而很多都配備了自動波,但Simon 說賽車技術在路面上也有幫助,尤其是訓練反應。他說:「拖車先天性是車尾很輕,在雨天或轉90 度彎時會較容易甩尾,所以有時候也需要用到賽車技術。」
說回文章開頭,筆者曾見到Simon 親自駕駛拖車在道路上救車——不是當了管理層便不用自己開車嗎?Simon 說要親力親為,也要讓員工見到他身體力行。「我最鍾意的是做突發意外,如撞車翻車,那是可以展現經驗和身手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我自己出去,當然代表公司好生意,而且總不能只有一宗生意,自己搶去做而不派給伙記吧!」話語間流露出滿意的笑容。雖說行業不如往昔蓬勃,但始終需要有拖車業,相信專業態度就是致勝關鍵。
撰文+攝影=CHRISTINE HO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