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英雄 ~ 1996 HONDA INTEGRA TYPE R (DC2)
本田的「Type R 補強計劃」在1992 年由國寶級超跑NSX 開始,其後逐步延伸至其他車系,而同在九十年代面世的第三代Integra,正是這項補強計劃的第二位主角。
有已故一級方程式車手冼拿參與研發的首代本田(Honda)NSX,自推出後令車廠的名聲推向頂峰,壯大了廠方為這款國寶級超跑「補強」的信心,故在1992 年推出NSX-R,並瞬即成為市場熱捧對象,因而令車廠管理層作出將「Type R 補強計劃」延伸至其他車系的決定。
第二主角
被選中為「Type R 補強計劃」的第二位成員,就是在1993 年推出的第三代Integra。不過,着重性能的TypeR 版本並非在同年現身,而是在1995 年的10 月才正式登場。當時主要分為雙門coupe 轎跑車及四門hardtop 房車版,代號亦分別為DC2 和DB8,但兩者在動力結構上卻完全相同,也是以B18C 的1.8 公升「紅盤頂」直四VTEC 引擎作核心,最大馬力、扭力峰值分別為200ps及18.5kgm,而波箱則為五前速手動款式。它的登場令不少車迷「嘩」了一聲,而且多份日本當地的試車報告,都幾乎對它有讚無彈,可想而知它的矚目程度在當時而言,實在可媲美其前輩NSX-R。
後來當Integra Type R 登場的消息傳到香港後,不少車迷皆對其趨之若鶩,望能擁有。可是,當年代理只跟隨廠方的政策,以極品Acura 的名義,把第三代Integra帶到香港,並且屬於出口專用的四圓頭燈版本,而非選用扁長頭燈的日本本土版,難免會令本地車迷感到失望,同時只好靠平行進口商,才能與這部極具魅力的日系跑車作近距離接觸。及至1996 年,這位日系車壇新星終於到港,《車主》亦曾在1996 年12 月出版的第205 期,為讀者帶來日港兩地的實地試車報告。根據報道,Integra Type R 當時在港連稅的售價為34 萬港元左右,但到翌年同在《車主》刊登的試駕報告中,卻見到新車售價大幅降至約24 萬港元,此情況真的如俗語所講:「早買早享受,遲買平幾百!」可是,在九十年代JDM 跑車備受追捧的今天,這句話的意思還會實現嗎?
速度快感
撇除價錢,DC2 時代的Integra Type R,確實被車迷視為九十年代其中一款最好玩的日系車型,就連網名「周芷若」的女電單車迷也愛上。「其實我一直只鍾情於俗稱『兩個轆』的電單車,對『四個轆』私家車興趣不大,但某天忽然想突破自己,便去了報考私家車駕駛執照,結果成功,於是便買了一部Mini Cooper 代步。」不過,喜歡開手波車的她坦言,最初對JDM車款其實不太感興趣,只是從由鄭伊健、黎姿主演的電影《古惑仔》中,認識代號AW11 的首代豐田(Toyota)MR2,亦僅對此車感興趣。「直到後來換車時,入手了這部1996 年的Integra Type R,才知道本田的『四個轆』,表現與電單車同樣出色!」
從初期知少少,到後來有深厚認識,「周芷若」確實花了不少心神,所指的不僅局限於她搜購了不少有關Integra Type R DC2 的書刊,亦不時驅車外出,感受B18C 這副「大TEC」引擎的威力。「雖然主要代步工具還是電單車,但Integra Type R DC2 給我的感覺非常爽快,尤其那副VTEC 機器高速運轉時,聲效動聽得很,使人有想深踏油門加速的衝動,而且彎路操控表現亦見不俗,在我而言絕對是一部好玩的日系『四個轆』跑車。」
數數手指,這部Integra Type R DC2,車齡都已有近27 年,但整體狀態依然不錯,拍攝過後我還有幸成為座上客走了一轉。雖然負責駕駛的為同事Gilbert,但見他興奮的表情,以及不時提起當年旅居美國時,擁有過第二代Integra 的點點滴滴,已經知到「周芷若」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當然,由車頭那副VTEC 引擎在高轉時傳來的咆哮聲,也教我感到興奮莫名!
SPECS
● 車型:雙門四座位跑車
● 引擎:直列四汽缸
● 排氣量:1,790cc
● 缸徑 x 衝程:81.0 x 87.2mm
● 壓縮比:11.1:1
● 最大馬力:200ps/8,000rpm
● 峰值扭力:18.5kgm/7,500rpm
● 傳動:前置引擎,前輪帶動
● 波箱:五前速手波
● 轉向:齒棒與齒輪,設動力輔助
● 懸掛:前 / 後 ~ 雙搖臂
● 制動:前 ~ 通風碟 / 後 ~ 實心碟
● 輪胎:前 / 後:195/55 R15(標準版)
● 車身長 x 闊 x 高:4,380 x 1,695 x 1,320mm
● 軸距:2,570mm
● 重量:1,060kg
● 當年新車售價:約2,228,000 日圓起(日本) / 約340,000 港元起(香港)
撰文 = 鄭達基
攝影 = 鄭達基 + GILBERT 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