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營巴士公司退役的巴士,大多以報廢拆卸告終。但你又可曾想過,在七十年代開始游走於香港街頭的雙層巴士,退役後會在廣州等國內城市繼續服役,再度煥發青春?
在本港退役的專營巴士車輛,因受法例所限,除獲巴士公司保留外,其餘一律不得在港行駛,故大都被運往廢車場拆毀,少部分幸運的則獲本地巴士愛好者保留,或被運往外地繼續服役。然而,這種情況亦發生於在七、八十年代,俗稱「珍寶」的丹拿/ 利蘭(Daimler / Leyland)Fleetline 雙層巴士身上。
足迹遍布國內多個城市
地下鐵路通車前,大眾對巴士服務需求甚殷,促使當時提供專營巴士服務的中巴及九巴,均需積極尋找車源,加上當年法例規定新購車輛必須由英聯邦國家生產,恰巧英國丹拿(後來被利蘭收購)此時推出了首代後置引擎巴士Fleetline,而舊式前置引擎巴士亦陸續停產,在缺乏選擇下,兩巴只好大手購入,而且採用「3+2」座位編排,載客量比舊巴士高,故被冠以「珍寶」巴士之名。
從香港運往內地行走的退役巴士,全都在右邊加裝車門讓乘客上落。
由於超載情況嚴重,損耗情況亦比預期高,而且設計更成熟的後置引擎巴士亦相繼出現,故兩巴由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陸續讓「珍寶」巴士退下火線。此時,國內發展亦愈趨蓬勃,但在國內各大城市提供服務的巴士公司,部分卻礙於資金所限,未能購置更多車輛滿足需求。香港有商人便覬覦這個龐大市場,於是以車身廣告收益歸己的方式,向國內的巴士公司免費提供車輛。自此,包括深圳、佛山、大連、煙台、哈爾濱等地,都有機會遇見兩巴的退役「珍寶」巴士。
裝有Baco 車身的退役九巴Fleetline,亦曾在廣州街頭出現。
款式眾多
其實,廣州市政府為舒緩市區內的交通擠塞情況,早於1985 年已向九巴購入退役丹拿CVG6 雙層巴士,行走以廣州火車站為終點站的路線。及後便有香港商人睇準時機,將大批從中巴及九巴車隊退役的「珍寶」巴士,以廣告收益歸港方所有,以贈送車輛方式運到當地行走,涵蓋車型除兩巴均有採用的Metal Sections 車身款式外,還包括九巴獨有配備Baco 車身的版本,以及兩巴向英國倫敦運輸局購入的二手Fleetline。此外,亦有少部分是來自新加坡SBS 公司的利蘭Atlantean。
裝有Metal Sections 車身的Fleetline,車頭設計在國內服役的後期,大都經過改裝。
雖然國內是左軚行車,但這批退役巴士卻是右軚駕駛,只把上落車門改於右邊,並把原設在左邊的車門封掉及加裝座位後便繼續服務,而部分購自城巴的二手倫敦Fleetline,因在港時已被改裝成開篷巴士,故需在加裝車頂後才能繼續服役。投入服務初期,這批巴士除車身披上不同產品的廣告外,外形輪廓與車廂裝璜皆與在本港服役時無異,惟獨當時內地不少巴士公司仍設有售票員,故右邊只設一對較闊的摺閘,以便管理乘客上落。
轉往國內服役的Fleetline,駕駛艙布局與在港服役時相近,但收集乘客車資的錢箱則被拆除。
全面翻新改裝
畢竟這批巴士從香港退役時已有近20 年車齡,在廣州等地也服役超過10 年,車輛狀態難免會走下坡,加上國內車廠在製造巴士方面的技術愈趨成熟,這批巴士從九十年代中開始「再次」退役,仍活躍於車隊內的就可能因缺乏零件及方便維修,車身多被改裝,例如屬半駕駛艙設計的丹拿CVG6 前置引擎巴士,左邊車頭被加裝一條支柱。至於「珍寶」巴士則大多把原設於下層車頭擋風玻璃的活動氣窗,改與上半截擋風玻璃分開,變成固定式設計,頭燈與尾燈亦轉用新款式。
原設於左邊的車門被封後,加裝了車窗及兩排座椅。
此外,國內的穗景客車廠亦曾向廣州及深圳的巴士公司,購入多部退役「珍寶」巴士,繼而裝上自家設計的車身,同時將車輛從右軚駕駛改為左軚、四前速半自動波箱從固有推桿式改為按鍵式控制,就連車內座椅亦變成木製款式,名字則變成「巨型珍寶」。這批經過全面翻新的Fleetline 雙層巴士主要在深圳服役,但後來因缺乏零件、故障率高及愈來愈多新的空調巴士投入服務,它們最終在2008 年10 月完全退下火線。
車尾設計大致獲得保留,只是路線號碼顯示牌和尾燈轉用新設計。
相信Fleetline 的設計團隊也預料不到,由它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設計,使用年期竟可長達三十多年,而且雖然服役於本港與國內巴士公司的Fleetline 早已退役,只有極少量獲私人保留,近年更有人發現尚有兩部配備Metal Sections 車身的九巴Fleetline,在浙江紹興被當地巴士公司保留下來,其中一部更獲得翻新保存,此舉對這款曾為香港與國內公共交通服務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的雙層巴士而言,實在值得欣喜。
在廣州市服役的退役九巴丹拿CVG6 前置引擎雙層巴士,頭燈與鬼面罩經過重新設計。
造型與在港服役時相若,只是將原設在左邊的車門封掉,並把車尾路線顯示牌及尾燈改用新設計。
撰文 = 鄭達基
相片提供= TIM MO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