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試啼聲得季軍~PLUTO MOK的電競成長路(六)
上期談到,他們參加GIC HKAA 1 Hour endurance耐力賽,向Top Racing租了部GK5,拉着幾個年齡相若的隊員一起參賽。當時,Pluto在肇慶賽場看到車手候夫試車,看到詹家圖為CTCC中國房車錦標賽事試車,他們幾個一起拍照,然後幾個人就陪Pluto試車。
「當時是第一次正式真車比賽,第一次鬥房車接力賽,我們拿了第三名。我們那一組算是搞笑的,除了我們駕駛1,500cc賽車,其餘都是1,600cc的,因為我們報的那個是1,600cc比賽,但我們卻是1,500cc車。冠軍是姚龍一組,駕駛CTCC規格1,600cc廠車,比我們快。亞軍是Top Racing的華哥,他有數十年賽車經驗,與兒子一起,兩父子拍檔。我們得第三,我帶着新人駕駛GK5,很開心。」
我第一次落場駕駛,華哥當時說:「你們的表現很穩定,很冷靜。」Pluto則認為:「我認同的,但回想起來,自己落場其實頗辛苦,因為我身體不好,皮膚患濕疹,遇着天氣熱情況更差。由於我皮膚差,所以一直覺得自己不可能賽車,但原來是可以,做到了。因為賽車時,已經忘記了這些事情,當中車廂內的的熱力、溫度、所有事情,到落車才會知覺得到,上車的時候,全部拋諸腦後。」
就這樣,Pluto自己一年去一、兩次賽車,繼續以自己的PRP組織,跟本地公司品牌合作,一方面推廣模擬賽車,另外搞一些訓練團,吸引更多有興趣打電競的年輕人去駕駛小型賽車,像他一樣儲一下里數,對他們駕駛真車一定有幫助,也搞「飄易環」活動,讓他們能夠掌握飄移的感覺。
「但是,回到香港,真是沒辦法去保持那『車感』,完全沒有,因為沒有賽車場,我們家裏的車不會拿去飄街,因為危險,容易有意外,也沒辦法,家裏的車都很寶貴,不可以用來甩尾。想到要去日本,一年才只一次可以駕駛快車,那時候都沒有去賽車場,因為都是昂貴。」
車手唐偉楓(Shaun Thong)那時候開始到日本發展,組織他的Eva Racing,搞他的Super GT車隊。Pluto看到朋友都開始有頗好的發展,也漸漸成熟,「我們就在模擬器不斷努力,因為模擬器是最便宜的,成本最低的,既然賽真車很貴,賽不來,大家便先報名去參加模擬賽車,以PRP名義,在《GT Sport》比賽,也代表香港,鬥到去台灣,在這方面爭取更多經驗。」
Pluto說:「當時最有趣是PRP搞了部太陽能車,更去了南非試車。故事其實是我在城大讀書時,跟阿Ray合作在錦田弄了一部車,是香港自己造出來的太陽能車。在南非,我們除了玩那部太陽能車,其實我們租了部棍波車作為後勤車,我們在那裏不斷越野,我們用模擬器玩越野,但就沒辦法在真實地方玩越野賽,日本沒有,國內大陸沒有。我們在南非不斷飛山越嶺,去開越野,駕駛1,200cc揭背車,然後拉手掣,跑了很多像越野賽的路段。我發現,『扭樽』跟越野賽很接近,路線都挺清晰的,飄移這些都是類似。」
他想到,香港其實有個細場能搞這類比賽。「我們就在新田搞『扭樽』活動,兼有飄移表演。我們買了部兩萬元的Skyline GTT,又買了部Stagea,我跟弟弟,一人一部,找了曾柏然編寫行車電腦,他的改裝能力很厲害。怎樣從電競去實踐飄移呢?他說,電競的飄移車撞不爛,引擎轉數很早提升,而真車亦一樣。因此他幫我們改電腦,重寫turbo的bar數,解放部車本有的潛能,以最便宜的價錢去改裝。弟弟那部車,的確原是爛車,他不收錢,免費把車頭拉直,我們就以兩部車去實踐真車的飄移。」
Pluto在2018年開始賽車,但之後其實一直沒有參賽,集中在本地搞草根飄移活動。「幸好,當時突然很多人幫手book了空地,舉辦飄移活動,除了我在新田之外,ViuTV當時也與我拍攝飄移節目,節目是要找人作特技飄移,然後拍攝比賽真人騷。PRP就接了這工作,可以讓弟弟盡情飄移,但發覺有個問題,就是我們的車始終未準備好,要借用別人的車上電視。」
於是,Pluto他們很是心急,想要快點儲錢,令他們的車能夠盡快上到表演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