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英雄系列:江日雄~開發商機五十年 笑看幾許風雲變
在車輛電動化的大前提下,聽過不少老師傅說汽車行業巨變,自己都要快被淘汰。偏偏今天帶我們看這台全新電能小巴的,就是一位車壇前輩——江日雄。他入行做商用車近半世紀,至今依然精力過人,時代如何轉變,頃刻輕鬆迎之。
江日雄(James Kong)是車壇前輩,不單是汽業界內響噹噹的猛人,也是賽車界備受尊重的名字。他是香港汽車高級駕駛協會主席、道路安全議會成員,也曾在不少香港汽車會(HKAA)賽事中擔任裁判,所以很多車手朋友都叫他做「江Sir」。訪問當日,身為瑞龍綠運有限公司總經理(業務發展)的江Sir,帶來一部中通客車(Zhongtong Bus)的全新V60 電動低地台小巴,還很興奮地邀請筆者與他一同「坐巴士」暢遊郊外。
五十年前入行 由平治說起
江Sir 做了四十多年商用車,1972 加入平治(Mercedes-Benz)代理仁孚行當汽車維修學徒,相信是很有天份的小子,事關年僅25 歲,就已升職做維修部經理。他笑說:「我一向喜歡搞新project,有次,銷售總監說要搞個貨車部門出來(當時的仁孚行只賣私家車),我便膽粗粗去了幫手。當時仁孚行剛購入紅磡現址的物業,便在那兒地下騰出近二萬呎空間去做貨車陳列室。那時全港只有十多部平治貨車(但不是我們引入的),加上平治貨車較對手貴四成左右,甚具挑戰性。但很幸運,有一年政府採購商用車,我們的307d(即現今Sprinter 的前身)被選中,街上開始見到平治商用車,品牌也漸被商界接納。」
「之後,我們又引進平治雙層巴士。那時英國巴士主導,德國車要打進巿場,的確有難度。我們想到一個方法,是帶來一部巴士,並讓九巴免費試行一年。那時他們將這車行走往來西環山市街至荔枝角荔園的105 號線。我們很重視這個計劃,而我每兩天便親身去到山巿街走一趟。我會駕着一部平治G300d 工程車,那時這車是全港首部,再加上我們放了很專業又有睇頭的維修工具在車尾,一去到站頭,將整套『架生』展示出來,甚具睇頭呢!我們就是這樣,讓大眾及客戶看到甚麼是專業,今天回想,也實是很pro 呢!我們亦虚心聆聽用家的試駕感,最終能夠肯定平治商用車在香港的地位,亦贏得客戶的信任,購入一批巴士。」
放眼世界 才子闖天下
江Sir 在仁孚行是做維修的,但對銷售和業務拓展事事關心,更親力親為,難怪之後被獵頭公司挖角。1989年,他離開仁孚,加盟維昌洋行(後來改名為祥龍汽車有限公司)做雷諾(Renault)貨車維修部經理,及至1995年離職時,已晉升為常務董事(Managing Director)。
江Sir 笑說自己根本不想離開維昌,只是獵頭公司多番遊說,最後得知原來向他招手的,是一間沙特阿拉伯公司,他們是當時豐田(Toyota)的中國代理,適逢當時中國剛剛開放,這公司要在在十個內地城市開發3S店(那時還未有4S 店),是難得的機會,所以江Sir 決定去闖一闖。他說:「我們在先在北京和上海興建了極為亮麗的3S 店,規模讓我大開眼界。可惜遇上中國第一次宏觀調控,發展要放慢腳步,所以過多兩年我便離開,再次加入維昌洋行。」回到維昌,江Sir 的中國經驗沒有白費。公司成為了雷諾的全國代理,生意也愈搞愈大。
綠色運輸 締造新世代商機
說回訪問當日,江Sir 帶來的那部中通客車,他說:「這部小巴是瑞龍綠運引入的,公司前身是祥龍(前身是維昌)。公司想推動更環保的車輛,而這部V60 就是我們向政府和環保署積極推介的。政府很想推動商用車電氣化,但商用車巿場的選擇不多,尤其是優質的。」提到國產車,江Sir 說內地電動車廠房發展成熟,由以前內銷,到早幾年進運國際巿場,由起初賣去東南亞、香港等地,到一些領先品牌如這部中通客車,有能力獲得歐盟認證及銷售到歐洲。「發展汽車,中國遲了幾十年,到八十年代才起步,但至今已有一段長時間。記得以前,外觀還是可以的,但質素、底盤,更不用談波箱、機器,全都是不能夠的!但內銷巿場大,那些車可以在農村使用,因為根本不需要很高質素的產品。中國在十年前左右,大量引入外國專家,今日國產車,質素不敢說能媲美日本, 但與韓國車相比,也差不多了。」
2011 年,試過引入改裝的Fiat 電動車來港作的士,但那電動車廠後來結業,計劃也告吹。
江Sir 說:「今次引入這部電動低地台小巴V60,在做type approval 中,相信快可推出巿場。做商用車跟私家車不同,賣點最重要是營運成本低、可靠、維修保養易、零件供應和售後服務方便。新車推出步伐一般較慢,不如私家車會有好多訂單,因為商家都會想『睇定啲』,待新車在巿場上實試一、兩年才購入的大有人在。」
曾經代理意大利電動小車Tazzari(右),與Smart(左)相映成趣。
推動高級駕駛 共建安全道路環境
商用車的性能愈來愈好,動力、舒適性和裝備都不斷提高。一向着重駕駛安全的江Sir,感慨在商用車界別而言,安全性愈來愈差,說的不是車,而是人。他說:「我1986 已經加入香港汽車高級駕駛協會(IAM),因為自己很喜歡駕車。IAM 着重道路安全,不代表開車要慢,而是要教人安全駕駛,要求司機除了要有一定技術,對路面和環境也要有相當警覺性。」近年發生了不少與商用車有關的嚴重意外,江Sir 說不是駕駛者不懂開車,而是我們沒有制度或設施可以讓司機保持或提高安全意識。他指出:「巴士公司定期有車長培訓計劃,有助提高安全意識,但小巴、的士、貨車、泥車等則沒有。現時運輸署『扣分制』下的駕駛改進課程,對駕駛者確實有幫助。外國有這方面的相關課程,香港可以參考。不論是公司或自己付費也好,若每五年或定期強制上堂,重溫一些基本知識,提醒駕駛者一些道路上的潛在陷阱,應該會是好事。」
2007 至2013 年,在HKAA 賽事中擔任Chief Steward。
2009 年,參加珠海舉行的Radical 賽事。
撰文+ 攝影 = CHRISTINE HO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