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The Driver》幕後主腦~香港荷里活動畫師 Chris Hung
「我們已經寫了兩季《The Driver》的漫畫故事,共二十集。若反應好,我們可能會做另一個Kickstarter campaign來支持我們做第二集、第三集、第四集......希望有一天能將這系列變成動畫。」
Chris Hung參與過六部《蜘蛛俠》的製作,而最後一套動畫版,更為他贏得奧斯卡獎,備受業界和觀眾所認同;與此同時,他決定延續年輕時的夢想,以反面教材去創作自己的漫畫《The Driver》,全新的超級英雄角色,為熱愛駕駛及賽車人士帶來驚喜。
現居美國羅省的Chris,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九十年代隨父母移民紐約。他笑說自己讀書不太棒,只愛畫畫:「九十年代是電腦興起的年代,那時考大學,我便想......有哪個學科是用電腦來畫畫的?於是找到當時頗為新穎的Computer Art學科,全美只有三家大學提供這課程。」他最後考進紐約School of Visual Arts,全憑一本只畫有汽車的portfolio!
Chris是個車迷,他的畢業作品也是一部以車為題材的動畫,名為《Extreme Limit》。是條片長只一分多鐘的短片,當年贏了很多獎項,而最讓Chris感動的,是當他的新作《The Driver》推出時,不少車迷都回想起二十年前那《Extreme Limit》短片!有些粉絲其實不知道兩片皆出自同一人手筆,只是覺得兩片題材雖然不同,但同樣有著刺激畫面,駕駛者與座駕之間的微妙關係,透過車身的擺動及輪胎的軌跡展現,栩栩如生。可能就是這份功架,讓Chris成為奧斯卡級藝術家。
他說,《The Driver》這概念早於大學時期萌生,但剛畢業時,始終跟不少年青人一樣,要找份工作,累積一下經驗。Chris畢業後短暫回港,在劉德華旗下一家公司從事後期製作,及後去到美國羅省工作,2005年加入Sony,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
其實,這幾年間與不少美國製作公司接觸,希望作品能被看中,將《The Driver》以動畫電影方式帶到大銀幕。「可惜荷里活其實比較保守,他們偏向大路取材,更視汽車為狹窄題材,巿場不夠大。」Chris說:「本來有studio願意跟我們製作動畫的,但他們要我們將汽車變得『得意』一點,要連三歲小孩都鍾意的。但我認為,這不是《The Driver》,我們是做給喜愛開車或賽車的人去睇的。就以今次為Kickstarter製作的三分鐘短片,當中的細節是車迷喜歡的。如一幕『甩尾』,片中角色要踩極力子、踩制動、拉手掣、扭軚,每個動作,都是一個真實人物要漂移的模樣。就連車裡的錶板、轉數錶,全都跟足真實去做,如『拖波』時轉數會上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