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地汽車發展史裏,仁孚行與平治一直以來都是有影皆雙,兩為一體的,對於不少平治車主來說,仁孚行便是平治,是原廠的象徵。
在本地汽車發展史裏,仁孚行(Zung Fu)與平治(Mercedes-Benz)一直以來都是有影皆雙,兩為一體的,對於不少平治車主來說,仁孚行便是平治,是原廠的象徵。有趣的是,戰前已創立的仁孚行,原先並非以經銷汽車為主要業務,它將德國生產的平治汽車引進到香港,也是戰後約五十年代初期的事,當時本地汽車品牌已鼎足林立,遲來的平治相對是落後在起跑線。即使如此,仁孚與平治,於短短幾年間已在本地汽車市場站穩陣腳,往後創造的成績,更成為香港企業的佳話。
仁孚行是何時引入平治到港,抑或在此之前已有個別商行(有說是捷成洋行)採購此車,暫因資料匱乏,尚待考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仁孚行在汽車銷售上初創佳績,其中關鍵是在五十年代取得180D(W120)型號的獨家代理,在香港賣過滿堂紅。1955年5月意大利的Mille Miglia國際錦標賽,Mercedes車隊由Stirling Moss及隊友駕駛300 SLR,分別囊括了冠、亞軍;與此同時,Mercedes的180D在柴油車組別亦奪魁,令人對其柴油房車刮目相看,此時仁孚行乘勢將它引入到港,實屬最佳時機。
事實上,仁孚行第一部引入到港的180D,可追溯到1954年11月,這部車牌號碼4817的柴油房車,屬於大行汽車公司持有。大行汽車是本地的士公司,它們在1954至1955年間,先後向仁孚行購入了五部180D作出租的士用途,至於其它本地的士公司亦不甘後人,單是1955年,仁孚行分別售出十二部180D予明星的士,上海的士和風行公司各售兩部,合共二十一部。由此可見,平治初到香港,主要是以商用車作考慮,其豪華高貴形象,似乎是六十年代後的另一故事。
五十年代中後期,不少歐洲城市如里斯本、法蘭克福、維也納及哥本哈根等,皆以平治柴油房車作的士使用,香港的的士同樣以180D佔多數,至六十年代初誕生的190D更為普及。據說,1965年香港半數的的士,均屬於平治的柴油房車。平治柴油引擎耐用,據廠方宣稱,汽車行二十五萬公里都無需大修,這自然深受職業司機歡迎。而首批引入到港的二十多部180D,在1955至1965年間行走了十年仍可如常運作,仁孚行為此於1965年舉行了一個頒獎儀式,向外界宣傳這些堅固耐用的平治房車,同時也借此推銷它們維修部的高質素服務。
可以說,仁孚行與平治最早的關係是以180D為基礎,因在1955年,仁孚行辦公室尚設在大道中六號三樓,但翌年六月便搬到銅鑼灣希慎道崇明大廈開設陳列室,顯示其汽車貿易生意漸上軌道,其中180D及190D大受歡迎,也令德國車開始在本地嶄露頭角。十年後,即1966年,仁孚行再度擴充,將汽車陳列室及總辦公室遷至隔鄰的使館大廈,所有平治、雷諾(Renault)及奪錦標(D.K.W.)汽車皆在此陳列,崇明大廈原有的陳列室,則只擺放凱旋牌(Triumph)汽車。
若180D和190D屬平治商用車的象徵,同期的220系列相信是不少駕駛者所夢寐以求。此型號挾着蒙地卡羅賽包辦三甲之名,於1960年初已在港銷售,包括220、220S及220SE三款型號。其時仁孚行尚未有現貨平治發售,一般只是代客訂購,它們宣傳220的廣告稱「平治一句供不應求」,即使廠方增產,也需時九個月至一年不等始能交貨,真是有現鈔亦未必有現貨。當時220系列的訂價約為兩萬九千多元,比同級歐洲車肯定是名列前茅。